第三百三十五章 如何御寒-《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吃饭间,李孟羲依然是围在灶旁吃的,灶中的火还在烧着,极温暖。

    李孟羲觉得不好吃的东西,别人大口大口吃的尽兴。

    同样围在灶边,伙夫喝粥发出极大的声音,若是不知道,还以为他吃肉羹呢,吃那么开心。

    李孟羲正好,有问题想找一个汉代的原住民问问,冬日该怎么御寒呢。

    李孟羲把问题问了出来。

    伙夫放下了碗,“下大雪?下大雪不出门就是,就冻不着。”

    “那若是没房子,能去哪?”李孟羲又问。

    “没屋住,随便找个麦秸谷堆儿,往里一猫,暖和的很。”伙夫答到。

    李孟羲大致听明白了。

    汉末,底层人民,冬日猫屋子里过冬,冬天出去怕是要冻死人。

    而没有屋子的那些人,实在不行,就钻麦秸堆里,多少有个藏身之处。

    “若必须要出门,又怎么弄?”李孟羲再问。

    “穿厚衣裳。”

    “那要是没衣服呢?”

    “没衣裳出去干嘛?出去奔死去呢?”伙夫说话不过脑子,张嘴就嘲讽。

    李孟羲有些尴尬。

    然后自知失言,伙夫赶紧告罪,正经了一点,“要是真没厚衣裳还得出去,就把麦秸树叶子,往衣裳里垫吧垫吧,也能抗冻。

    再个就是,麦秸编个大裳,身上一批,扛风又不怕冻。”

    李孟羲点了点头,他了解清楚了。

    如果没有衣服,加强御寒的方法是用麦秸,麦秸此时,代替了棉花的作用。

    比较可惜的是,汉末未大规模种植棉花,棉花这个极好的纺织原料,在汉代不好找。

    李孟羲想起,羽绒,鸭绒和鹅绒这两种随处可得东西,极其保暖。

    于是,李孟羲就问伙夫,问他知不知道能用鸭毛做衣服。

    伙夫迷茫的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看来,汉代鸭绒制衣技术,可能是没有,也可能小范围有流传,但是,未大范围推广。

    鸭绒和鹅绒,是最适合平民御寒的材料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