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三十五章 如何御寒-《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》
第(3/3)页
皱眉思索良久,李孟羲认真思考,鸭绒服该怎么做呢。
好像,把鸭毛剪碎,然后当做填充物,填充到两层布料之间就行了。
李孟羲低头看了一眼身上的麻布衣,发现身上麻衣,布料很粗糙,主要是,纹理不密实,孔比较大。
这要是用来装鸭绒,细小的鸭绒很可能从里边跑出来。
虽然有这个缺点,但是孔也没大到装多少鸭绒就漏多少鸭绒的程度。
鸭绒服还是可以做的。
再细思鸭绒服的其他细节,好像,有部分鸭绒服,封成一格一格的了。
这好像很有用,如果不这么缝,两层布料里的鸭绒就全跑到下面了,达不到整体保暖的效果。
所以,以汉末的技术条件,没有其他固定鸭绒的方式,鸭绒服做成之后应该是从外面看一块一块席子一样的样式。
鸭绒服防寒能力,不一定比裘皮大衣弱,而且造价会极其便宜。
但是吧,军中现在,也没办法弄鸭绒。
鸭子就那么一只芦花鸭,把芦花鸭的鸭绒给剪了,天冷,把鸭子冻死了可咋办。
所以,短时间之内,根本没办法做鸭绒服。
给数千人提供御寒物资,唯一有可能的方式是——麦秸。
就如伙夫说的那样,把麦秸往衣服里塞,多少能扛点冻,只能这样了。
很尴尬的是,军中麦秸也不多,而且行军在外,补充麦秸,除了路上能碰到,别的就是游骑商队遇到村落了,买其他东西的时候,顺便买半车麦秸过来,好多时候,麦秸不值钱,人家都直接送的。
冬日已至,不定什么时候下雪,麦秸一跃成为了军中头等紧缺的物资。
对义军来说,麦秸,等同于是棉花。
此事,得给刘备去商量一下,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下雪了,军中缺少足够的衣物,游骑商队真要是遇到村落,得多买麦秸,不能买半车就走了。
得赶在下雪之前,买到足够给每个人御寒的麦秸。
李孟羲匆匆吃完了饭,按惯例,抽出插在腰间绞成股的麻绳之中的竹筒,拔掉塞子,从竹筒中,倒出几个盐颗粒,然后倒进嘴里,也不尝味道,直接咽下。
然后,再倒出几颗盐粒,“砖头,张嘴。”
“啊~”
李孟羲把盐丢进弟弟嘴巴里。
第(3/3)页